第一农业网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展会动态 分析预测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热门话题 市场行情 农业科技 致富经 食品安全 

传统农业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5  浏览次数:702
 原标题:传统农业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 ——专家学者聚焦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在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农业文化遗产传统知识与文化传承”这一话题进行了交流。大家认为,把植根于悠久文化传统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有之义。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文化遗产面临较大危机,而其本身的特殊性也增加了保护的难度。那么该如何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可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龙荣华认为,传统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实际劳作中累积的智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积淀,获取的农产品较独特,产生的生物资源丰富,具有的技术体系较完善,有突出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及社会经济价值。而且传统农业技术的充分应用,对当地水、土等资源也能起到较好保护作用,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可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国提出对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实施‘双控’措施,实际上就是对农业产业发展认识的转变。”龙荣华说,现今,农业现代化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和一个新的起点,不是单一追求量的多少,而必须把质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他认为,新时代必须坚持传统农业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这样既能促进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有待提高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马楠博士以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提出目前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认识不够、传承断代等问题,“传统知识一旦丢弃将会永远消失,这将是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地乃至整个国家的重大损失。因而,对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进行保护和传承,是遗产系统内所有居民、当地政府及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

  马楠建议,各级政府应更多面向大众特别是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开展农业传统知识保护宣讲活动,增强人们对于传统知识重要性及保护迫切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自身所有的传统知识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以及遗产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重要价值,进而加深他们对于传统知识保护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应尽快出台政策解决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危机

  针对农业文化遗产传统知识面临传承危机这一问题,马楠建议:对于已经面临较大消失危机的传统知识,必须尽快出台挽救性政策,鼓励并培养传承人来传承这些传统文化。

  “目前人们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够高,遗产的传承确有断代之虞。”安徽农业大学沈琳教授建议,可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来唤醒更多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推动更多人加入到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中来。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存在缺乏专业化传播平台、传播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传播形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缺乏专业化新媒体编辑制作运营人员等问题。对此,她提出:“希望能建立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专业化新媒体平台,广纳人才,提高新媒体平台编辑制作与运营水平,利用网络的传播加快农业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到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之中。”

  名词解释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我们通常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由我国农业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这项重大行动,中国政府率先积极响应,积极参与了项目准备、申请与实施工作。2012年,我国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工作,目前累计有4批91个项目入选。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其经验和做法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相关制度的决策参考,得到了不少国家的推崇和肯定。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蔡正奋 栗园园)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